[转载-辑录-典藏]刘俊 经典佳作《雪夜访普图轴》

tbrswzz:

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看明刘俊《雪夜访普图》轴。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北宋开国皇帝。他结束了长期割据局面,提倡文治。画中绘雪夜赵匡胤突然造访宰相赵普,共同商讨征伐大事,颂扬了帝王的知人善用。人物衣纹用“兰叶描”,方中带圆,人物形象刻画传神,各人身份与表情恰如其分。刘俊,十五世纪前期供奉内廷。


      此图描写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赵普的历史故事。据《宋史·赵普本传》记载:“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问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画面描绘的正是这一历史情景。在门庭宽敞、屋宇数重的枢密副史府内,前厅正中二人围炉而坐。上首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他头扎巾帽,身穿盘领窄袖袍服,腰束锦带,身材魁伟,气度不凡,其庄严的表情,侧首聆听的姿态,恰当地表现了深夜访贤、商议国家大事的仪态和心境。身着便服的枢密副史赵普在下首侧坐,恭谦地侃侃而谈,细致地刻画出了他诚恳献策的谋臣风度。画家在着意刻画主体人物的同时,对景象做了细致的描写。近岩远山,老树昏鸦,均被夜色笼罩着,竹叶、树枝、屋脊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天气显然很寒冷。为突出赵匡胤的天子身份,在大门外象征性地画有四个侍卫,他们似乎守候已久。这些细微的描绘,深化了雪夜访贤的主题。
  此画构图主次分明,主题突出,人物刻画精细生动,屋宇、什物结构精确,线条工整。山石树木的勾斫皴擦,既保持了宋人画的劲健之笔,又呈疏简之势,反映了明代院体画所呈现的变化。


撰稿人:文金祥

明,刘俊,《雪夜访普图》轴,绢本,设色。






——————————————————————

附有关资讯标题

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5月1日开展 半数文物首次展出

——————————————————————

       有一本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传记,它的封面对赵匡胤这位帝王的评价有这样几个字——“武夫仁心”,的确很中肯!他是武将,不是文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性格粗犷,根本没有文人文化人的细腻,但是他却比较喜欢读书,对文人比较亲近,作为一介武夫,却以“宽仁”创立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文治盛世。宋朝最终能够成为中国文化高峰乃至顶峰的时代,宋太祖赵匡胤功不可没

       军政史的改写包括删改篡改在内相对于文艺文化史的改写要容易得多,可操作性也比较强。但文艺文化史似乎根本无法改写,因为一个时代有没有真正的文艺经典、文化经典,的确是一目了然的,这并不是由统治者当政者说了算,不是各种奖项说了算,不是御用文人说了算……那由什么说了算呢,由到底有没有经典是不是经典说了算,甚至真正得由时间来试金,得由后世来拍板,经典如果有,如果是,它就能够位列史册、青史留名,而且根据其经典的程度,决定其在史书中笔墨的分量,是浓墨重彩还是片言只字还是忽略不记还是一笔带过。而这些位列史册的经典无一例外都跟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没有超越传统文化或与其疏离、断绝关联的存在,如果有这样的“经典”,那也绝然经不起时间长河的打量和评判。举例说,唐诗、宋词、元曲往往并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三个词只能按照时代先后依序而读,唐诗是唐代的,宋词是宋代的,元曲是元代的,唐诗宋词元曲,时代顺序绝不颠倒,三者其实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历史传承关系,它们作为各自时代文学文化的高峰和典范,非常一目了然

评论
热度(4)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qffxcgy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