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民国以来需要仔细辨认的八、九副眼镜

               

       

 




丰子恺漫画——村学校的音乐课

null

    “资料显示,鲁迅的藏书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有14000多册,其中涉及文学、金石学、考古学、科学史、文字学、哲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历史学。除中文外,藏书中还有日文164种,德文和英文151种,俄文86种。”

null

鲁迅与青年交谈

null

鲁迅与青年交谈-绘画

null

正在写作构思的鲁迅-版画

null

“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四巨头之一,其理论建设贡献尤巨。 作为一代学术大家和文章大家,其文章明白晓畅、考证严密、阐述透彻,充满学术气息。

null

null

 “两脚踏中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null

      [林语堂在现代文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学贯中西古今,著述等身,以英文写作闻名于世。他的国学基础深厚,除了中文创作的大量散文作品以外,在英文创作引介中国文化方面业绩卓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文化随笔如《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长篇小说如《瞬息京华》,人物传记如《苏东坡传》(作者阅读中国古典文献没有语言障碍,写作本书经过了数层语境转换)、《武则天传》。] 

道理参透是幽默,性灵解脱有文章。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对面只有知心友,两旁俱无碍目人。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领现在可行之乐,补生平未读之书。——林语堂自题《联语五则》

 


null

钱钟书 

       名钟书  字默存  号槐聚

    “他是伟大的学者 智慧的君王 中国古典文化最杰出的传承者”

 

      [钱钟书读书过目不忘,除了国学古文好,英文也很好,他读过数不清的英语文学原著,Evelyn Waugh 伊夫林-沃 可能是对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的一位外国作家。]

 

      天下只有两种人。 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 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钱钟书    

     “钱钟书说,自传不可信,相识回忆亦不可信,古来正史野史,均作如是观。”

 

null
null

 

梁实秋

  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他学贯中西,著作无数,堪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泰斗之一。一生留下2000万字著述,作品创下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发行的最高纪录 ,《雅舍小品》为其经典代表作。

       图片中右边这个人可不是周作人   而是梁咸熙

null

许地山

     “他没有派别,只希望为那环境幽暗者作明灯。”

null

     《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是一个被忽略的大师级人物,他其实还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作品 。但不少读者往往止步于这篇短文,便没有什么了解了。

null

老舍

      原名舒庆春, 京味文学杰出的代表作家,语言艺术大师。经典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由老舍研究会权威认证出品的足本已出品,补回了丢失70年的近16个章节,大结局重现于世)等。

 

null

 

  沈从文、张兆和及沈龙朱、九妹岳萌  
null晚岁  沈从文    

      沈从文从1948年开始因不可控力基本结束了早年丰富灵动的乡土文学创作   而埋首于历史文物研究   他的文物研究当然没有他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null

文艺大师丰子恺

       散文家、漫画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书法家

 

       关于丰子恺有一部汉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艺术的逃难:丰子恺传》,是一个澳洲的中国通所写,当是关于他的最好传记。丰子恺在中国现代史上并不是极其耀眼的人物,但通过对这个人一生的梳理却足以反映一整个时代的瞬息变化。作者选择着墨此人,是较为高明的学术开拓之举,想必丰子恺身上有某种可贵质素已被作者发现。

null创作中的丰子恺

     “人们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

    “《缘缘堂随笔》可以说是艺术家的著作。他所取的题材,原并不是什么有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

null醉心漫画的丰子恺

     “子恺漫画”的诞生,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件妙事。它以不可复制的个人化的方式,实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现代转型,创化出一种雅俗共赏的“新文人画”,妙趣横生而法相庄严。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风靡中国已将近一个世纪,滋养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那乘兴落笔,俄顷成章,意在笔先,意到笔不到的“寥寥数笔”,是画家深厚的书法功底、相当的素描基础、文人的情思、哲人的胸怀、禅家的定力,加上不变的赤子之心,化合而成。”

null————————————————————  

       我发现一些图书中存在明显错误,有些书采用的图片没错,但名字标错了,比如林语堂的图片上标着胡适的名字;有的是这个人,有的是那个人,但名字弄反了,比如把沈从文错认为钱钟书,或把钱钟书看成是沈从文......

       民国时期,文艺界的杰出人物太多了,他们各有一套自己对文艺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各玩各的,一点都不整齐,不知道对文学史、文艺界和中国文化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其中,戴着眼镜的就有好多位,多得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这些人物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的情况常常发生。民国时期的著名眼镜当然不止于八、九之数,但这八、九位却是最容易弄错的。

       我觉得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出版环节的把关人并没有养成审慎阅读的习惯,倒是习惯于既往不咎,善于从大处着眼,对这些人物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所致。他们虽然致力于相近领域,但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就拿民国以来的这八、九副著名眼镜来说吧,这每一副眼镜透出的眼光是完全不同的,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景,抵达的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体现的是完全不同的造诣,造成的是毫不相似和无法类比的成就,以绝然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高低并不合适。

  辑录者:qkzjblc

评论
热度(7)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qffxcgy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