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节选」髙拱 智平水西之乱(其四)「历史小说《大明首相》版」

   关键词:据实定策  不战熄争

      这部历史小说写得非常真实,譬如平定水西之乱这部分。这里所谓真实是指一个四、五百年前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在书中活灵活现、历历如画,读者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恍若身临其境。明朝首辅高拱为了一个地方上彝族仇杀的事件苦心焦思,在今人看来是何等的小事一桩,直接发兵征讨就得了。但他希望以最佳的方案妥善解决,虽然群臣皆主张征剿,但他坚持真理、据实定策,不肯稍有妥协,改变既定的处置方略,最终在他的一再主张和坚持之下,经过不少的犹疑反复、曲折反弹,最终为这一事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取得了“不战熄争"的圆满结局。小说常常着墨于明代内阁现场办公的诸多细节,如对某大臣的弹章一上,各内阁成员的反应、议论、评述等等,因此,《大明首相》不但是一部刻画真实的历史小说,也同样可以视为一部力求还原明代中后期官场(办公)真实风貌的类笔记小说,其现场感或在场感十足,令当代读者非常惊讶。现当代一些历史小说往往欠缺这方面笔墨,于历史细节和当时场景的考证和还原不足,于是常常写成了以历史为道具、外衣,而内核实质却是以故事情节博人眼球因而文学性远远大于历史性的小说,历史底韵弱了不少,这是不符合历史小说本应肩负的文学使命的。在我看来,历史小说如果不是为探究某种历史真相,还原某种历史真实,便无写作的必要,因为如果它只为编个故事而拿历史来作噱头,即便去掉历史二字,其小说架构也能成立,因为它就是小说嘛。那又何必在小说之外套上沉重的历史枷锁,非要在历史命题的束缚牢笼下来构建文学表达呢,舍去历史,随意虚构情节、主观描绘岂不省事。


正文

     贵阳巡抚衙门,阮文中晚安国亨三天接到了朝廷未准其奏,而是差官来勘的消息,他茫然无措地打开高拱的书函来看:

    仆意,为政应求实,公忠必担当。安氏之乱,前已为公两明其说而公乃具疏奏请征讨计,仆不敢以为然。夫安国亨本无叛逆之实,黩兵轻杀,于义何居?然既已请剿,欲不从,则示弱损威,其体不可。思之再三,乃议以遣官体勘。安国亨若服罪是实,非敢负固,则闻勘官至,必幸其有归顺之路,而服罪愈恳,即以本罪处之;若负固是实,而所谓服罪只是虚言款我,则即发兵剿灭之。仆熟观其动静,似彼服罪是真,非敢负固也。仆言待勘官验之可也若以百姓之财,百姓之力,而剿一自相仇杀之土彝,仆诚不敢以为然也勘官舒君,聪明练达,可济大事,仆亦面授方略,惟公趋策之

      阮文中以为,他没有遵从高拱的嘱托,反而违背他的意图奏请征剿高拱势必勃然大怒,待看完来函,才松了口气。良久,感叹一声道:“高阁老,委实太认死理了!”

    幕僚在一旁道:“抚台,既然高阁老否决征剿之议,那就看舒给谏有何高招了。”

    两个人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似乎不相信差一个言官来,就能化解僵局。可是,过了两天,毕节兵备道差快马来报:安国亨已将汉彝人犯王实、吴琼、阿弟绑缚兵备衙们听候发落,他也愿出来听勘!

    “喔?有这等事?!”阮文中惊喜交加,还有些将信将疑,“这死局因何得破?”

    “呵呵,抚台,看来就是差官来勘这一招!”幕僚道,恍然大悟似的,“安国亨感到自身有了保障,敢出来听勘了;而他敢出来听勘自辩,就证明他不是叛逆。死局岂不一招而破?!”

    “喔呀!还是高阁老高人一筹啊!”阮文中感叹,旋即精神抖擞地吩咐道,“本院要亲自赴毕节勘问安国亨,即刻整备!”

    待阮文中到得毕节,兵备道已然对安国亨审问一遍,擅杀安信、不服拘提、敌杀官军等情,都已一一问明,确如高拱所言。阮文中听完兵备道禀报,心中暗喜,只要把先前所列六款一一落实,即大功告成,他顾不得旅途劳累,即传令升堂问案。一应程式毕,阮文中先对照第一款审问安国亨:“拨置人犯不止三人,其他人犯何以不交出?”

    “抚台容禀,”安国亨态度诚恳地说,“其余人犯或死或逃,倶无法交献。”

    “照彝俗赔偿安信人命,尔怎么说?”阮文中又问。

    “杀死安信,愿认于王实、吴琼等六犯名下,卑职愿出赔偿罚银六千两。”安国亨答。

    阮文中思忖片刻,觉得依照彝俗,安国亨所说也在理,便接着问下一款:“分地安插疏琼、安智母子,尔如何办?”

    “卑职愿将安智安插于阿傀、织金两处;将疏琼安插于卧寨。”安国亨答,“不过,卑职有一请求:请抚台令安智闲退,他的内列一职,卑职愿送还其长子安国贞,由他接替。卑职保证以后再不敢构兵仇杀。”

    “革不革安智的职衔,由谁接替,无需尔多言!”阮文中道,“尔的宣慰使职衔,当削去!”

    “卑职从命!”安国亨忙道,“愿革管事,由犬子安民理公务。”

    “罚银尔交多少?”阮文中又问下一款。

    “卑职愿出三万五千两罚银,以赔偿兴军之费。”安国亨早有准备,答道,“与前项合计,共四万一千两,卑职即可输省。”

    阮文中甚感满意,但并不表态,吩咐退堂。走出大堂,又吩咐侍从道:“走,即刻回贵阳!”

    回到贵阳,阮文中顾不得休息,即传安智晋见。安智已闻听朝廷差官来勘,正欲见抚台问个明白,遂带着五名亲信到了巡抚衙门。

    阮文中未等安智开口,就以命令的口吻道:“安智,安国亨已分地于尔母子,尔母子当速出省垣前往。”

    “抚台老大人安得如此多变!”安智不满地说,“卑职不知其他,但知杀叛逆,改土归流!”

    “呔!”阮文中突然一拍惊堂木,大声呵斥道,“安智,尔野悍无知,初怀雪弟之冤而拨弄官军,继结永宁土司而擅开战端,今又不从安插之命,可知罪吗?!”言毕,大喊一声,“来人!把这几名人犯拘押大牢!”

    安智大喊冤枉,阮文中充耳不闻。待押走安智,阮文中又差人去知会疏琼。不过一个时辰,疏琼就在侍从搀扶下来到巡抚衙门,一见抚台,跪地叩头道:“老身愿服从抚台宪命,不敢再违拗。”

    阮文中这才答应释放安智,命其母子明日即出会城。

    次日午后,阮文中差卫官三人,押发安智、疏琼等五百余人并军器辎重,倶背负出城,赴安插地而去。安智前脚离开会城,安国亨差人输银四万一千两随即送到。

    “拟疏稿!”阮文中大喜,吩咐幕僚道。幕僚早已猜透,阮文中想抢在舒化未到前处置妥当,以收全功,也就不敢怠慢,忙伏案提笔展纸。(“科官未到,而事已定矣。”)

    “嗯,这些个意思要写上,”阮文中闭目晃脑道,“一、安国亨罪孽非轻,然谓之叛逆非当;二,应贷其不死。释一门之隙,而可免数省兵粮调度之劳;宥一酋之死,而以免众姓玉石俱焚之烈。这句话务必用上。三、勘官未到,彝首破胆,畏威怀德,向化输诚,不烦兵革而黔地已安。这些意思,要着重写出来。

    “呵呵,抚台,此番不惟不会丢官,必定有重赏嘞!”幕僚喜滋滋道,“这疏稿抄个副本,半路上遇到舒给谏,给他一份,他自可返京了。呵呵!抚台,大喜啊!”

    阮文中感叹道:“你别说,高阁老果料事如神,还真有股子执着劲儿,非一般人可比,不服不行嘞!”

    幕僚道:“平息水西之乱,固然显出高阁老识见超迈,智慧超群然则此事毕竟无关全局,他若能把北虏之患给消弭了,那才算得上柱国名相嘞!”

 郭宝平《大明首相》书影

null

    “《大明首相》这部小说不是为谁翻案的,捕捉的是厚黑学盛行时代追求公正的一抹亮光;映照的是大航海的时代潮流浩荡奔涌时古老中国的华丽一跃;记录的是大失败前夜力挽狂澜的奋力一搏;探析的是人性深处的幽暗斑斓。”     ——作者讲

    “拿到煌煌三部头的《大明首相》,粗读一遍,我就为这部小说散发出的浓厚、古雅历史氛围震撼。”  ——读者评  

  「摘引」

 



评论
热度(2)

© qffxcgy | Powered by LOFTER